通讯员 李光
“山上的玉米苗终于浇上水了,太感谢你们了!”6月20日,东平县老湖镇柳村党支部书记侯大伟将一面锦旗送到国网东平县供电公司老湖供电所所长白林国手中。锦旗上,“应急供电保民生 抗旱送电显担当”几个字格外醒目。
老湖镇柳村依偎在东平湖东岸的丘陵地带,村子东部是沃野良田,而在西部有一片片农田沿着起伏的山坡展开。这里的收成,过去很大程度上得“看老天爷脸色”。“这些半山坡上的地浇水,真是件愁煞人的事儿!”侯大伟回忆道。村民要么靠柴油机抽水,轰鸣声大、黑烟呛人;要么靠人挑肩扛、农用车拉水上山,费时又费力。遇到旱情严重时,村民只能看着干渴的庄稼发愁,“远水解不了近渴”成了实实在在的困境。
转机出现在一次走访中,国网东平县供电公司老湖供电所工作人员敏锐地捕捉到了村民们的这桩“心头病”,和村里沟通协商,迅速向上级争取支持。测量、立杆、架线……施工人员克服了丘陵地带运输和作业的困难。短短时间内,一条总长超过1.2公里崭新的高低压线路,如同有力的臂膀,从山下稳稳地延伸至山坡上。同时,一台容量为100千伏安的崭新农灌变压器,也在山脚下稳稳“安家落户”,为源源不断的灌溉水输送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
“供电部门真是给咱村办了件大实事!专门为这片山地新建了变压器,还立起了十几根电杆,把电直接送到了地头边上。”侯大伟指着西部山坡上崭新的电力设施,语气里满是感激。
眼下,正值夏季田间管理的关键期,村民解老汉再也不用顶着烈日,汗流浃背地往山坡上挑水了。他站在自家地头,看着机井抽出的清水,顺着新修整的垄沟,汩汩地流进干渴的玉米地,黝黑的脸上笑开了花:“以前啊,就算拼了命拉水浇,也赶不上大太阳晒,苗还是蔫。现在好了,闸刀一合,水就自个儿流到地里了,省了老鼻子劲了!这地,往后有指望了!”
如今,柳村西部山坡地上,柴油机的轰鸣和呛人的黑烟已成为历史,沉重的水桶和疲惫的身影也少见了。稳定的电力驱动着机井,将清泉送上山坡,浸润着每一株禾苗,也滋润了村民们的心田。这片曾经“靠天吃饭”的土地,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