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十二大明星中,有两位好运气特别好,她们因一部作品一举成名。一个是因《青春之歌》而登上榜单的谢芳,另一个则是在《红色娘子军》中饰演吴琼花的祝希娟。如果要选出更幸运的那一位,非祝希娟莫属。虽然谢芳因《青春之歌》崭露头角,并在随后的一系列优秀作品如《早春二月》和《舞台姐妹》中表现出色,最终获得这一荣誉也是名至实归。然而,祝希娟的成名路上,除了《红色娘子军》外,鲜有其他出类拔萃的作品。
其实,祝希娟获得吴琼花这一角色完全是个意外,她并不是最初的选定人选。最初剧组看中的人是黄音,但由于她在剧院的约束,没能参加《红色娘子军》的拍摄,这也意外地为祝希娟打开了通往明星之路的大门。
黄音的故事同样引人入胜。她是广东台山人,出生在泰国,在那里投身于革命事业。1949年底,她返回北京,进入中央戏剧学院的表演班深造,毕业后成为了北京人民艺术剧院的一名演员。
展开剩余59%1957年,上海江南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名为《乘风破浪》的电影,讲述了一群海事学院女学员在海运船上实习,最终成为新中国第一代女船长的故事。影片中的泳装造型、朝气蓬勃的女海员形象以及五十年代的时尚元素,无疑令人感到震撼。黄音在电影中饰演了海事学院的女学员,其背后的经历和她的坚韧个性,让她在这个角色中表现得尤为出色。
在此时,许多人可能不知道,黄音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为了更真实地展现第一代女船长的风采,她在轮船上沿着长江、三峡和嘉陵江的航线进行实地体验。她甚至努力参与水手的日常工作,洗甲板、擦机器、拉缆绳、爬桅杆,与真正的“梁璎”——林幼华朝夕相处,向她学习并亲身感受这一职业的魅力。这一切努力,都为她塑造角色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电影一经上映,就获得了广泛的赞誉。凭借她勇敢、活泼的表演风格和敢于挑战的气质,黄音被不少导演看重,许多电影制片厂纷纷争相邀请她要求出演。《红色娘子军》的剧组看上了黄音如草原狂风般洒脱、充满活力的特质,向她伸出了邀请,希望她能饰演吴琼花这个角色。
但黄音当时已经被北京人艺安排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剧目《烈火红心》的主演,剧院拒绝了她外出拍戏的请求。于是,吴琼花的机会就这样转身让给了祝希娟。凭借《红色娘子军》的成功,祝希娟迅速晋升为当时的炙手可热的明星。
当然,如果黄音真的出演了《红色娘子军》的吴琼花,她是否还能达到祝希娟的高度,谁也无法断言。然而,错失这一机遇无疑是她当时心中的一抹遗憾。那是一个强调集体利益的年代,个人的事业和选择在集体面前显得微不足道,必须首先考虑集体的需要。
发布于:江西省配资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